前言
为什么要写苟晶,因为我是孩子的父亲。若干年后,如果我的孩子也要过高考这座独木桥。我想他就是在这个千军万马过桥游戏中打怪升级。我希望他拼尽全力,即使遇到强悍的对手,也能拼体力、拼速度、拼策略、拼装备,直到战败。但是我不想看到他被游戏外挂偷袭。所以,我有义务减少这种外挂,为孩子的游戏环境增加那么一点公平性。如果读者你将来要参加高考,或者你的子女要参加高考,那么维护高考公平环境也是你所期望的。当然,你觉得自己能在教育这个大系统中插入外挂就无话可说了。再当然,你觉得你的孙子也能插外挂吗?
首先,我们缕一缕系列事件的过程:陈春秀曝光自己高考成绩被顶替—山东查出有224名考生被顶替—苟晶微博曝出自己两次高考被顶替—山东济宁各种删帖—邱老师上门找苟晶—事件不断发酵—山东发布调查报告确认苟晶被顶替,并着重指出苟晶的分数不足以上大学录取线—某些网友攻击苟晶的网店迫使商品下架。
苟晶事件时间轴:
一、苟晶现象再次暴露了网络群氓的本质
“哥特小说女王”雪莉?杰克逊成名作《摸彩》讲述的故事发生在美国的一个小镇上,摸彩活动源自小镇流传下来的一句古训:“六月抽次彩,庄稼长得快。”他们认为,拿活人来祭祀,既可以为村民祈福,又可以促进粮食丰收,因而,每年的摸彩活动犹如狂欢节来临,让村民们兴奋不已。村民们仅仅因为一句古训,就让摸彩活动一代代地传承下来,充分暴露了他们轻信群体思想的愚昧和无知。面对恐怖的暴力,面对每个人都会成为祭品的可能,他们没有反抗,盲目跟从,成为了这项罪恶活动的服从者和实施者。故事中,全镇男女老少300多人参加一年一度传统的“摸彩”活动。第一轮先由每家户主进行摸彩,苔茜的丈夫摸到了画着黑点的纸条,表示他家被选中。第二轮再由苔茜家中的所有成员进行摸彩,主人公苔茜,明明知道出嫁的女儿随丈夫家摸彩,但为了转嫁风险,她不惜让出嫁的两个女儿也回来参与摸彩,以降低自己和自家人中奖的几率。最终画着黑点的纸条被苔茜摸到了。于是她作为今年的祭品,被村民们乱石砸死。
看到网民的攻击苟晶网店的消息,我不禁想起《摸彩》这个故事,也想起曹植的《七步诗》:煮豆持作羹,漉菽以为汁。萁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。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
今年初有句话很沉重“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,就是一座山”,那么,高考顶替这事,落在你身上,就有可能是一辈子的灾难。我们局外人,体会不到那种绝望,当然无权在旁侧指指点点。
难道被偷了10000元才算偷,偷了1000元不算?他们不知道10000元可能只是土豪的一餐,1000元可能是一个摊贩的全部?
难道苟晶非得清华北大的成绩被顶替了才算顶替,就读中专的资格被顶替就不叫顶替?
鲁迅的《再论雷峰塔的倒掉》中,因为老百姓们传说雷峰塔的砖块搬回家可以“辟邪”,于是纷纷偷挖雷峰塔的砖头,你一块,我一块。按群众的说法是:雷峰塔砖那么多,我就搬一块砖头,不算什么事啊。最终,雷峰塔在这样“集体无意识”行为下尸骨无存。
美国作家阿伦特、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的笔下,现实社会中有一群这样的人:群氓。他们并没有犯什么伤天害理的罪行,为的只是图自己的小便宜、或是盲目从众,而最终的结果却是导致了整个社会群体的混乱、更大的丑恶,对整个社会造成极大的损害(信用损害、道德损害、物质损害)。而真正的罪魁祸首却无法从他们当中找到,因为他们每个人并不是大奸大恶。阿伦特因此也称之为“平庸的邪恶”。如果要为这个注解找一个案例的话,我想应该是几年前的反日货游行,所有人都在作恶而自以为行为高尚。
二、陈春秀、王丽丽、苟晶的举报必然推动中国教育的进步,许多人因此而受益。
以前,我们都以为有了网络,天下事无人不晓。
以前,我们都以为老师是你人生的渡人。
以前,我们都以为高考是中国最公平的竞争,只要你肯努力再加上一定的天赋。
最近,陈春秀、王丽丽、苟晶的网络公开举报,让我们认识到阳光之下的黑暗。也让我们感觉到了阳光下的不寒而栗。
也许她们的言语有瑕疵,表达有夸张。在本律师看来,这三位举报者都是中国教育史的推进者。她们把公众的视线注视到教育公平这个事关公民人生,事关国家根本的区域。从举报的那一天起,中国的高考顶替将有所减少,有不少人将得以拯救。当然,教育系统也将动一动他们臃肿的躯体,扫一扫上面附着的脏物。高考公平的保障制度将会有所完善,所以,她们三个人将会是历史车轮前进的推动力。韩国非著名电影《熔炉》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,最后催生了保护未成年人《性侵害防治修正案》(又名《熔炉法》)。
本律师期待三位举报人的最终意义显现。
-THE END-
【版权声明】
本文为杰斐逊律师事务所原创作品,仅作为交流之用,欢迎转发分享。媒体转载,须注明来源自“杰斐逊律师事务所”及作者,未经杰斐逊同意,不得篡改或另作他用。